王志勤:我国倾向于5G独立组网 牌照发放时间有望与国际同步
来源: C114讯   发布时间: 2018-03-23 10:49   3399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3月23日消息(乐思)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IMT-2020(5G)推进组共同主办的“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行业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大赛秘书长

 3月23日消息(乐思)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IMT-2020(5G)推进组共同主办的“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行业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大赛秘书长王志勤介绍了5G应用以及征集大赛情况,希望通过大赛能够让全社会尽早关注5G应用生态构建,激发全社会、全行业的创新热情来加速推动5G应用。

在标准、频谱相继出台之后,2018年,5G应用已经提升日程。作为IMT-2020(5G)推进组副主席王志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5G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按照目前的规划,今年底将完成5G预商用设备研发,2019年上半年完成商用设备研发;2019年下半年第一批5G手机终端也将出现,更多丰富的5G终端则将在2020年上半年出现。

关于5G牌照的发放时间,王志勤表示,我国的3G牌照发放时间比国际晚了至少五、六年,4G晚了三年,5G时代牌照的发放时间有望与国际同步。

中频段获广泛认可

频谱是通信系统商用落地的关键基础前提,在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工作启动前,工信部就已经拟好了5G的中频工作频端,2017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其中3300-3400MHz频段原则上限室内使用。由此,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的国家。在中频段上,3.5GHz因为有利于信号覆盖,被全球多个国家视为5G网络的先锋频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我国网络定位是面向全覆盖,因此我国倾向于采用中频组网的方式。她指出,中频组网方式得到全球广泛认可,而国外运营商采用的的高频点状建网方式难以满足全覆盖需求,阻碍了市场活跃度和竞争。

在频谱规划上,各个国家重点有所不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着力推进28GHz毫米波频段用于热点高容量及最后一公里接入。我国及欧盟重点推动6GHz以下频段用于广覆盖。欧盟将3.4GHz-3.8GHz作为主力频段。

虽然我国重视中频的分配,但是低频的分配也得到了运营商的关注,因为频段越高,为覆盖同样面积的区域,所需部署的基站越多,即使是在中频段,运营商的部署成本也非常高。

王志勤表示,5G的投资肯定会比4G高,就单个基站而言,5G基站的成本希望能控制在单个4G基站成本1.5倍以内,“但即使是1.5倍的单价,成本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因此5G既会考虑全覆盖,也肯定是在主要城市、发达地区先行部署。”

倾向独立组网模式

除了频谱,组网模式也是5G很重要的一环。据悉,3GPP提前在2017年12月份完成了非独立组网5G标准,并将于2018年6月完成独立组网5G标准。

独立组网的优点是可以在提供高性能的前提下形成较大的规模经济性,5G独立组网将使得4G和5G业务并行运行,并且避免了与LTE网络整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互操作复杂等问题,覆盖全国范围内的规模组网对于5G普及和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样的独立组网建设在初期成本相对较高。

非独立组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LTE市场一定的增长空间,有利于 LTE投资的收回。在中国,4G渗透率到2017年3月的两年时间内增长了5倍,达到61%,且还有提升空间。二是,在已有LTE基础设施上整合一个5G网 络将有利于初期部署,更小的资本支出负担。第三,非独立组网使得运营商具有在特定地区如城市建设网络的灵活性,以支持初期的5G商用服务。

对于中国市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GSMA共同发布的《5G在中国:展望与地区比较报告》认为,中国运营商更倾向于从一开始就采用独立组网。

王志勤表示,根据工信部的安排,今年的任务主要是完成5G第三阶段试验。“目前已经有企业开始测试工作,但是由于独立组网标准6月才出炉,所以今年上半年参加测试的企业采用非独立组网方式的较多;但是,5G无线产品在两种组网方式下差异不大,所以不会有影响,预计2018年上半年完成室内测试,核心网测试将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

中国非常注重5G独立组网标准的实现,产业界也要求进入中国市场上的设备要能够支持5G独立的组网。这种情况能体现更高性能的5G,包括网络的切片功能和一些高可靠、低时延等物联网的性能。

聚焦5G应用

ITU-R已于2015年6月定义了未来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分别是增强型移动互联网业务eMBB、海量连接的物联网业务mMTC和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uRLLC,并从吞吐率、时延、连接密度和频谱效率提升等8个维度定义了对5G网络的能力要求。

3GPP在5G第一版本R15完成的主要是eMBB和URLLC的场景,而大连接场景需求还在不断磨合之中,出现在2019年9月提交的5G二阶段标准;标准成熟度决定商用进度,正因为如此,在5G商用之初,主要应用的场景也将是eMBB,以及部分URLLC,而非mMTC。

“2020年第一阶段商用时,5G更多面向的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同期可采用4G增强型技术在一些领域先做尝试,一旦成熟再补充完善,使得5G的3个场景成为现实。”王志勤表示。

王志勤认为,5G是技术驱动应用的时代,移动通信设备是先导性设备,“5G网络好比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起来后,汽车自然会多起来,但是5G应用的具体进展有待各方共同努力,孵化和培育应用也还需要一段时间。”